-20℃及以下避光储存,有效期12个月。长期保存,底物建议-80℃保存。底物初次使用后应分装并保存于-20℃及以下,避免冻融次数超过3次以上。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Luciferase-based reporter gene system)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内信号通路、转录因子调节、受体功能研究、高通量药物筛选等。胞内荧光素酶的表达能够定量进行检测,其工作原理是荧光素酶催化底物,发生转化,从而产生自发的冷光,发光的强度与荧光素酶的量成正相关。
Nano-Steady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为均质即用型(Homogeneous ready for use)试剂,集细胞裂解、荧光素酶检测于一体,通过“加入-混合-检测”免去了先裂解后检测的实验步骤。相对于传统的 Steady Luciferase assay 系统来说,Nano 荧光素酶分子更小,更不容易受筛选化合物的非特异性影响,同时,检测反应读数也明显提高,因此,检测灵敏度也有明显提高。被检测细胞是被转染了含 Nano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
缓冲液与底物混合后灌装于 10 ml 或 100 ml 的棕色瓶及 2ml 螺旋盖管中,规格如下:
规格 | 底物 | 可检测的 96-孔板孔数 | 可检测的 384-孔板孔数 |
10 ml | 10μl | 100 | 500 |
10X10 ml | 10X100μl | 1,000 | 5,000 |
100 ml | 1ml | 1,000 | 5,000 |
10X100 ml | 10X1ml | 10,000 | 50,000 |
1.在96孔或384孔细胞培养板铺合适密度的待检测细胞,例如表达微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细胞或表达分别带有微荧光素酶大小片段的两个蛋白的细胞。建议使用白板。
2.根据项目需求对细胞进行相关处理,并继续培养合适的时间。
3.取出检测裂解缓冲液,平衡至室温。快速离心底物管10秒钟,将内容物收集于管底,放置在冰盒上。取出待测细胞培养板,平衡至室温。
4.准备1x检测工作液:根据实验需求确定配制的试剂量。配制时底物按200X加到裂解缓冲液中,充分混匀。
5.加等体积1x检测工作液到96或 384 孔板细胞中,例如100μL培养基加入100μL 1x检测工作液,振板混匀,放置暗处继续裂解至少3分钟。
6.在荧光读板仪上读取荧光信号。保存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1. 试剂量:非经严格验证,不建议随意改变反应试剂用量。
2. 如果微荧光素酶表达量低,可以在加入1x检测试剂前,将细胞培养液换成等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以取得更好的信噪比。
3. 不同批次的试剂不建议混合使用。
4. 分装储存:按照说明书分装储存反应试剂,保证试剂的稳定性。
Nano-Steady 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信号稳定性测试: 6x10^5/ml的HEK293 细胞接种于 6 孔细胞培养板中;24 小时后转染含 Nano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后 48 小 时,将细胞转到 96 孔板中, 15000 cells/孔,细胞贴壁后,取出细胞在室温平衡 10 分钟,然后加入平衡至室温的 Nano-Steady 荧光素酶检测试剂,在不同时间点连续读取荧光值。
HEK293 细胞转染含 Nano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后 48 小时,将细胞转到 96 孔板中,15000 cells/孔,每孔细胞数如表中所示,然后加入平衡至室温的 Nano-Steady 荧光素酶检测试剂检测,无细胞的培养液为空白对照。表中读数为检测20 分钟时每 2 个重复孔的平均值。